第13章 游刃有余
对大多数高考生而言,查分的日子都是激动人心的,充满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但对顾辙而言,查分日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也不存在悬念。

这种淡定情绪似乎还会传染,以至于顾辙身边走得比较近的那群同学,也只是在刚刚查询的时候小紧张了一下。

然后大家发现估分都挺准,就把这事儿暂时抛诸脑后,继续该干啥干啥,耐心等待再一周后的真正决定性时刻——也就是第一批录取结果的公布。

谁让02年的高考录取工作还那么磨人呢。估分,填志愿,出分,出录取线,要折磨四次,到最后神经都变大条了。

好在已经熬过三道,只剩最后一道。

随后几天里,因为顾辙已经把证券拉新业务的局布好了,所以他也没太多事业上的活要忙。

每天就分出一点精力处理一下突发事件、给大伙儿稳定信心、凝聚团队即可。

最多再盯着点刘凯那边写爬虫脚本的进度,帮忙测试一下、提点微调需求。

剩下一大半的时间,他都可以再申请用一下学校里的化学实验室,为正式被录取后、竞争竺可桢学院特长生的考核,再临阵磨枪一下。

反正之前的手续都还有效,至于安全检查和做实验室台账的工具人,随便拉两个就是了。

事到如今,顾辙在班上那些同档成绩的同学之间,已经颇有号召力了。拉来的工具人基本不会多事,都是顾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毕竟,能安安稳稳带着大家找到暑期实习工作、还赚到点小钱、积攒点社会经验。这样的同学,怎么可能不受大家信任呢。

做实验的同时,顾辙偶尔也会受到启发,回忆起一些与实验仪器相关的小技术创新,那就顺手再写几个专利文件——

当然,这次他不急于立刻去申请,而是先捂在手上。反正保密工作做得不错,他的公司没开起来之前,这些专利也不方便往外卖。

这种“纯粹把数量刷上去、而不考虑专利的实际商业价值”的事情,对于前世当过多年专利律师的人而言,实在是太容易了。

不说别的,就说顾辙三个星期前盯上的“鸡汤滤油勺”,他就可以在最初申请的基础型之上,再刷至少两个改进型。

而且绝对合法、也是受国家法律鼓励的,不算恶意刷数量。

比如,原始版的汤勺、进汤口和出汤口高度是齐平的吧?

所以实际使用的时候,舀好汤之后会发现如果直接往汤碗里倒,那就只有进汤口一侧的油能滤掉,而出汤口的油还是会混进去。

要解决其实也很简单,把出汤口做得比进汤口矮一截,就跟烧水壶一样,这样出汤口的液面会自然被逼出去一部分——

但别管多简单,只要说明书组织得好,证明这种改良“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不属于显而易见的联想”或者是“有技术偏见需要克服”,就能重新申请一次专利。

只不过不可能是发明,只能是实用新型,卖的时候也卖不上价。最多加个万儿八千、跟初始版打包卖。

如果嫌“高低口”不便于生产加工,那还可以再改良成斜口,不就“三刷”了。

而且这种程度的微创新绝对不算奇葩。但凡接触过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真题的,都知道连外卖小哥的冷藏配送箱,只要把干冰包翻盖拉链搭扣样子改改,能证明“改良后确实提升了蓄冷效果”,那就是一个新专利。

顾辙如今顺手搞点操作,也不是为了将来额外赚那几万块。他只是想趁机攒点资历,证明自己的嗅觉——

这样将来开了科技咨询公司,去跟那些大牛科学家谈合作,才能让对方相信:顾辙能“充分让他们的利益在法律上最大化、让发明人把他应得的好处尽量吃干抹净”。

毕竟连一个汤勺一个调酒滴管,他都能三刷玩出花来,那简直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

另外,这些改良款专利文件写好后、他不马上申请,也不怕别人被他之前的原始版启发后、另行研发出改良款然后抢注——

因为各国专利法都是承认“专利优先权”的。其中就包括原始型专利申请后,在12个月内原发明人享有基于该专利申请后续改良的优先权。

其他人要基于他的专利开发改进型,得熬满一年,否则将来打官司肯定输。所以顾辙在一年内搞定就行,时间绰绰有余。

一切都在计划之内。

(注:专利法第29条第2款:“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xxx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顾辙这边忙着临阵磨枪、遥控同学的同时。

刘凯那边就继续赶工写代码,他的爬虫脚本初次测试效果不太好,还要针对bug做一些优化。

而陆探幽依然是所有人中情绪最紧张的,毕竟她的考分相对低一点点,即使估分很准,不过录取线的概率也还是存在的,所以她最需要保持忙碌来调节心情。

她每天疯狂地发邮件、打电话,想用那些机械重复、不用过脑子的活儿,把胡思乱想的时间全部挤掉。

因为她全程负责了顾辙那套策略模型的优化,所以她是如今除顾辙外,对全局玩法最了解的人。

之前她从父亲公司里弄来的电邮通讯录被她群发用完后,她就自己灵机一动,想到一个问题:顾辙让刘凯写的那个爬虫脚本,最终目的不还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邮箱地址嘛?

既然如此,只要有别的办法可以大批量获取本地人的电子邮箱,那这个拉人开户的活儿就可以继续干下去,甚至都不用等刘凯那边把代码彻底写完善。

顾辙不能用别的办法,是因为他没有人脉,弄不到大量的电邮通讯录。

但陆探幽自己可以呀,她家有公司,自家的通讯录薅完了,可以问公司的行政、采购去要一些供应商信息、问业务人员大量搜集带邮箱的名片这些小事还不容易吗?无非规模不会太大。

反正陆探幽是匿名的,而且也不干坏事,不坑人。

她几个电话,公司的行政和采购主管,都眼巴巴把董事长女儿要的东西发来了,累计弄到了上千个邮箱地址。

而且,刘凯那边本来就是更简单的“发帖机”先写好、“邮箱爬虫”后写好。陆探幽这边自己弄到那么多邮箱,正好先把发帖机的功能单独抽出来试用一阵。

还别说,只要是程序,尤其是初次使用的,多多少少会有bug。陆探幽用了一周多,就测出几个bug,反馈给顾辙,在压到刘凯那边改。

七八天的时间里,陆探幽就又拉到了二三十个开户、并留下了更多才跟了一半的潜在客户。

这些还是小事,毕竟大小姐对几千块的小钱不感兴趣。

关键还是陆探幽在这个过程中,好好锻炼了一把如何推进新项目,包括磨合、测试、反馈的全套做事流程。

对于才高中毕业一个月的女生而言,这种经验已经挺难得了。

最后,陆探幽为了管理好邮件的分组分发、提升宣传效果,还深入钻研了一下excel和ppt的很多细节用法。

虽然excel高中生肯定都会用,但要深入钻研也是不容易的。里面很多函数用法,干了多年财会、人事的职场女白领,都未必精通。

ppt也是一样的道理,上手容易精通难。

陆探幽则是带着问题学习、“事上练”,进步很是明显。

时间转眼就到了月底,顾辙等人又跑了一趟营业部,也总算是第一次拿到了正式结算的酬金。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四人总计介绍等效开户39个、酬金7800块。

这个营业部原本的销冠,一个月也就出20多单、五六千提成。

顾辙他们赚的总提成虽然不少,但明显上显示刘凯邵佳各800、顾辙3200、陆探幽3000。所以看起来也不显眼,单人业绩至少比销冠差三成。

这个成绩暂时还不至于引起别人的警觉,也就没人来刻意刺探模仿顾辙的具体策略。

至于顾辙他们内部的实际分账,还得按具体情况再细算,一时难以赘述。

主要是顾辙一开始说好的内部约定,是建立在“邮箱和客户资源都是顾辙用技术手段找来的”这个大前提下的,

而现在“邮箱爬虫”还没投入使用呢,邵佳的客户都是她自己拉的亲戚朋友,陆探幽的电子邮箱通讯录也是她自己动用资源找的,所以这部分她们理应多得。

好在大家也都信任顾辙,表示内部结算可以先记账,到时候该补再补。

顾辙也靠着陆探幽分给他的单子,暂时保住了这个月的“纳税资格”。

离开营业部时,顾辙也不矫情了,直截了当提议:“那多的就先算我这儿,到时候多还你一点算利息。”

陆探幽听了直接气得捶了他一下:“区区几千块钱、一两个月周转,你还要还大家利息?你看不起我我们啊,到时候请大家吃饭就是了!”

顾辙也意识到确实算得太细了,立刻从善如流:“行,那以后不明白的钱都暂时先算到我这儿、我再转发给大家的,一律不算利息了,没几块钱还伤感情。最后我请大家吃烧烤唱k就是了。”

他并没有恶意,只是有点大男子洁癖,不想占女生的便宜。

邵佳刘凯在旁边听了,也都乐得看笑话。

陆探幽则是再接再厉追问:“你说的啊!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请?”

顾辙想都没想:“我们这活儿至少能干到八月中旬,到时候完结了再请吧。”

陆探幽听了,不由好气:“你知道我下个月就不干了,还特地拖那么晚请客?到时候说不定我都跟我爸出国了。”

陆探幽跟其他差钱的同学情况不一样,她打暑期工本来就只是为了录取结果出来前散散心。所以最多再干一周,不然她家里也不同意。

顾辙:“去旅游?”

陆探幽:“我爸是有正事儿,带上我开开眼界吧。你别岔开话题!说请客的事儿呢!”

顾辙:“行,那过几天,录取结果出来后我就请一次——不过到时候学校本来就要组织吃散伙饭,会不会隔太近了?”

陆探幽嗔道:“近什么近!饭难道不是每天要吃的嘛?全班同学要散伙,我们这几个考进东海大学的要重新聚一聚,这矛盾嘛?这顿归你请了!”

她是真不知道顾辙这种正人君子的脑袋怎么长的。换个别的男生,给他这种请美女吃饭的机会,早就屁颠屁颠地赶着来了吧。

顾辙想了想:“行,那录取通知书下来后,再过一周——我比你们辛苦,肯定还要多考一场竺可桢学院的特长生加试呢,考前我也没心情啊。”

陆探幽一叉腰:“这还差不多,一周还是可以等的。”

——

ps:新的一周了,上推了。今天第一更,一会儿白天还会有第二更。

看过我多年书的老书友应该知道我的习惯新书上推期间,求个1元打赏,增加一下活粉数,我也好看看有多少正版追更,找点信心。

已经打赏过的书友别再打赏了,因为已经是活粉了。这种活动也不是图几块钱,就是给自己一点信心。

另外,非常感谢堂主“二十八楼”的打赏。

新的一周大家能发帖发书评的也发一发。毕竟新书评论区还很空,连三个值得置顶的帖子都凑不出来。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