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烈火荒原(4)
风如刀子一样捅进衣领,乌云漫天,不见一丝星斗,夜如墨汁一样深不可测。一股清冷的西北季候风偏偏在这个时候吹袭了草原,虽然已经到了农历四月,但草原的夜晚仍然异常寒冷。
马包蹄,人含枚,一万骑兵在夜幕之下顺原路返回。按照《行军纪要》的规定,任何一个卫,每年夜间行军训练里程必须达到五百里,山路、草原、森林,刮风、下雪、下雨、满月、新月各种地形气候条件都会安排训练。这些严格的训练就是为了这样的夜晚做准备,每个骑兵一路上只盯着前方的马尾,上万大军在如此漆黑的夜晚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队形。
斥候们早就把路线安排好了,路上每隔五里都会有十数名斥候点上一堆篝火,为大军指点路线。这些都是我们夜战训练手册中规定的,可以保证部队夜间不会迷路。一段距离点一堆篝火比打着火把赶夜路目标小得多,而且斥候会在北方张起一方大大的羊皮毡子遮挡光亮。
瞿卿不希望部队在经过六十里长途奔袭后立刻投入战斗,所以上半夜抓紧赶路。将近七十里路,骑兵只用了两个时辰便赶到。离开蒙古人的营地还有十里,为了不惊动敌人,斥候提醒部队放慢脚步。
剩下的路,斥候越来越多,到了离敌营五里的时候,斥候千户万朝早就等候在此。他向瞿卿行了军礼报告:“将军,鞑子就在前面河边滩地上扎营。单独扎营,没有斥候。”土河在此地朝东北转了个小弯,鞑子骑兵就在河曲处安营扎寨。
瞿卿估摸一下时辰,此时大概是亥时(十点十一点)末刻,他盘算着进攻时间,古人起床比较早,一般卯时(五六点)做饭吃完,辰时拔寨启程。睡得最死的应该在丑时和寅时(一点到五点),那么选择丑时与寅时交接的时候进攻是最合适的。瞿卿传下命令,从现在开始休息一个时辰。所有骑兵按照条例掏出口罩给马戴上,防止马的撕叫惊动敌人。
瞿卿命传令兵把古尼招来,趁着等人的机会,瞿卿让几个士兵用一块帐毡支起个小帐篷,又叫万朝在里面点起灯,给他讲解一下敌营寨的情况。
不一会,古尼骑马赶到。瞿卿已经对地形情况有了大概认识,正考虑着具体的作战方案,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思仁,怎么样?”瞿卿一抬头,见朱植和古尼同时钻了进来,本来帐毡就不大,这两位重盔重甲的挤进来,一下子就显得特别拥挤。只能让万朝腾一下地方先出去。
瞿卿指着地上画的图形,对两人道:“情况是这样的,敌人在河边扎营,这是鞑子的习惯,不过是愚蠢得不得了的习惯。营盘在河曲的顶端,与河边大约有一里距离。末将的计划是这样的,三万卫先行,先用火箭攻击,然后轮到沈阳中卫出击,末将带全军直接冲进去,点火烧他的营地。古族长射完火箭,到大营的东北角等候着。我们先在营中杀他一番,然后等火大了再冲出去把整个营围起来,出来一个杀一个。殿下您率领亲卫营在东南方向担任预备队,万朝率斥候在东北方担任预备队。”最后他做了一个合拢的手势,然后抬头看着朱植二人,朱植点点头,古尼自然服从命令。
站在广袤的草原上,朱植任由着冷风抽打在身上,小陈子拿过一件大皮髦给朱植披上。朱植思索着从朱棣下战书到如今每一个细节,对于这样的阴谋,自己竟然没有一点警觉。朱植看看小陈子,问道:“对于这次出征,你是怎么看的?”
小陈子道:“奴才觉得,惊是有的,但最终还是无险。”
朱植道:“有什么就说吧,跟我这么多年了,你是我最信任的人。”
小陈子道:“谢殿下信任,奴才觉得这次殿下是上了燕王的当了。事情明摆着,鞑子不是神仙,不知道殿下的计划怎么可能这么巧在此埋伏?”
朱植痛苦地闭上眼睛道:“难道你也觉得是燕王干的?”
小陈子道:“不可能是我们内部的人走漏了风声吧?而且这种事,他的手下还没那么大的胆子。”
朱植道:“这可是为国出征啊,四哥他怎么做得出来?”
小陈子道:“殿下,奴才不敢枉自推断。只是觉得这个阴谋很毒辣,他首先上报兵部,让兵部下文辽东不得不必须出征;其次在照会中与殿下邀战,他知道殿下的性格必然会同意;然后殿下把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告诉了他,简直就等于把刀送到了他手上。
;这两年殿下在辽东发展得太顺了,燕王不可能不眼红。而且咱们辽东天生就压迫着北平,以燕王的心思,他不可能任由殿下发展强大下去。”
是的,虽然时刻告诫着自己要韬光养晦,可是朱植在发展的道路中无可奈何地遭遇悖论。想要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手中必须要有实力;但一旦有了实力,又很容易成为出头鸟。虽然自己觉得这些年,一直在韬光养晦,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时代总是不会让你安静地生活。
以目前辽东的实力,已经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变故,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自己始终无法克制这种发展的欲望呢?首先毫无疑问是一种事业上的满足感,但看着自己的军队强大,当看到府库中的金钱增加,当看到治内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任谁在这种勃勃生机面前也不能无动于衷。
还有呢,朱植拷问自己的内心,在内心最底层的位置,那个不能与任何人分享的地方,还隐藏着一股不安全感。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最孤独的,除了一些先知先觉的作弊器之外,朱植还有什么?上有朱元璋的阴影,朱棣的压力;下有辽东的前途,部下的忠诚,没有一件事不让朱植殚精竭虑,如履薄冰。在压力面前想丝毫不出错,谈何容易。
那些YY小说里的主人公们怎么个个都跟超人似的,虎躯一震,四方来服。都他娘的扯淡,自己少动一点心机,差点就跳坑里去了。为什么,为什么想做点事就那么难?!
朱植在这里胡思乱想,小陈子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连忙道:“殿下,殿下,是不是奴才说错话了。”
朱植从沉思中惊醒,道:“没有,没有,你没说错,是我想错了。”
小陈子道:“恕奴才直言,殿下,您的脾气他耿直了,人太重义气。这朝廷之中都是尔虞我诈,一点来不得疏忽啊。”
朱植默默地点点头,那句由一个与自己同名的苦命王子所做的诗句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朱植想的是为什么中国人总在内耗上如此凶狠毒辣,但在小陈子耳中听出来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小陈子道:“殿下,此战如果取胜,日后应该更加小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朱植拍拍小陈子的肩膀,淡然惨笑。这些年来,自从自己有意晾着小陈子之后,他一直默默承担起保证朱植安全的重任,虽然已经不再接近决策核心,但对自己忠心耿耿丝毫没有改变……
夜晚依然是那么黑如墨汁,三万卫的女真骑兵们排着双列纵队慢慢朝大营移动,走在前面的人全部拉开弓箭。突然黑暗之中,传出一个声音,蒙古人的哨兵!排头的十几名骑兵也不搭话,对着声音发出的地方就是一轮羽箭,惨叫声从目标处传来,接着还有歇斯底里的叫声,叫声中充满惊恐和绝望。
射完剑,女真人抽出马刀冲了过去,黑暗中人影憧憧,马刀的寒光在黑暗中依然那样寒冷恐怖,“啊……”惨叫声连绵不断。
一名女真骑兵从怀中掏出准备好的火种点着火把,后面的骑兵也拿出火把依次点燃,黑暗中一溜火把越来越多。只见刚才前锋冲杀的地方已经留下几具尸体,几匹无主的战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骑兵们将火把扔到地上,逐渐形成几个火堆,后面搭着火箭的骑兵在火堆中将火箭点燃……
小陈子指着远处的火光道:“殿下,看,三万卫那边开始了。”朱植顺着他的手望去,一排火光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然后又是一排火光,先后发出,在漆黑之中份外整齐。朱植知道,那是三万卫的骑兵正在用火箭轮番射击蒙古人的营帐。
根据事先丈量好的距离,一排排的火箭冲天而起覆盖在敌营之中。射完火箭的女真骑兵,跟随古尼向东北方向前进,边跑边不停放箭。生女真打起仗来保持着蛮族的习惯,骑在马上大声怪叫,在黑夜中听起来格外恐怖。
蒙古人的营帐都是用羊皮制成,干燥的羊皮,上面附着的油脂,火箭落在帐幕上就着,而且在疾劲的西北风之下,一顶帐幕着起火,立刻向周围蔓延开来。整座蒙古大营火光四起,慌乱中惊醒的蒙古人开始在营中抱头鼠窜。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马包蹄,人含枚,一万骑兵在夜幕之下顺原路返回。按照《行军纪要》的规定,任何一个卫,每年夜间行军训练里程必须达到五百里,山路、草原、森林,刮风、下雪、下雨、满月、新月各种地形气候条件都会安排训练。这些严格的训练就是为了这样的夜晚做准备,每个骑兵一路上只盯着前方的马尾,上万大军在如此漆黑的夜晚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队形。
斥候们早就把路线安排好了,路上每隔五里都会有十数名斥候点上一堆篝火,为大军指点路线。这些都是我们夜战训练手册中规定的,可以保证部队夜间不会迷路。一段距离点一堆篝火比打着火把赶夜路目标小得多,而且斥候会在北方张起一方大大的羊皮毡子遮挡光亮。
瞿卿不希望部队在经过六十里长途奔袭后立刻投入战斗,所以上半夜抓紧赶路。将近七十里路,骑兵只用了两个时辰便赶到。离开蒙古人的营地还有十里,为了不惊动敌人,斥候提醒部队放慢脚步。
剩下的路,斥候越来越多,到了离敌营五里的时候,斥候千户万朝早就等候在此。他向瞿卿行了军礼报告:“将军,鞑子就在前面河边滩地上扎营。单独扎营,没有斥候。”土河在此地朝东北转了个小弯,鞑子骑兵就在河曲处安营扎寨。
瞿卿估摸一下时辰,此时大概是亥时(十点十一点)末刻,他盘算着进攻时间,古人起床比较早,一般卯时(五六点)做饭吃完,辰时拔寨启程。睡得最死的应该在丑时和寅时(一点到五点),那么选择丑时与寅时交接的时候进攻是最合适的。瞿卿传下命令,从现在开始休息一个时辰。所有骑兵按照条例掏出口罩给马戴上,防止马的撕叫惊动敌人。
瞿卿命传令兵把古尼招来,趁着等人的机会,瞿卿让几个士兵用一块帐毡支起个小帐篷,又叫万朝在里面点起灯,给他讲解一下敌营寨的情况。
不一会,古尼骑马赶到。瞿卿已经对地形情况有了大概认识,正考虑着具体的作战方案,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思仁,怎么样?”瞿卿一抬头,见朱植和古尼同时钻了进来,本来帐毡就不大,这两位重盔重甲的挤进来,一下子就显得特别拥挤。只能让万朝腾一下地方先出去。
瞿卿指着地上画的图形,对两人道:“情况是这样的,敌人在河边扎营,这是鞑子的习惯,不过是愚蠢得不得了的习惯。营盘在河曲的顶端,与河边大约有一里距离。末将的计划是这样的,三万卫先行,先用火箭攻击,然后轮到沈阳中卫出击,末将带全军直接冲进去,点火烧他的营地。古族长射完火箭,到大营的东北角等候着。我们先在营中杀他一番,然后等火大了再冲出去把整个营围起来,出来一个杀一个。殿下您率领亲卫营在东南方向担任预备队,万朝率斥候在东北方担任预备队。”最后他做了一个合拢的手势,然后抬头看着朱植二人,朱植点点头,古尼自然服从命令。
站在广袤的草原上,朱植任由着冷风抽打在身上,小陈子拿过一件大皮髦给朱植披上。朱植思索着从朱棣下战书到如今每一个细节,对于这样的阴谋,自己竟然没有一点警觉。朱植看看小陈子,问道:“对于这次出征,你是怎么看的?”
小陈子道:“奴才觉得,惊是有的,但最终还是无险。”
朱植道:“有什么就说吧,跟我这么多年了,你是我最信任的人。”
小陈子道:“谢殿下信任,奴才觉得这次殿下是上了燕王的当了。事情明摆着,鞑子不是神仙,不知道殿下的计划怎么可能这么巧在此埋伏?”
朱植痛苦地闭上眼睛道:“难道你也觉得是燕王干的?”
小陈子道:“不可能是我们内部的人走漏了风声吧?而且这种事,他的手下还没那么大的胆子。”
朱植道:“这可是为国出征啊,四哥他怎么做得出来?”
小陈子道:“殿下,奴才不敢枉自推断。只是觉得这个阴谋很毒辣,他首先上报兵部,让兵部下文辽东不得不必须出征;其次在照会中与殿下邀战,他知道殿下的性格必然会同意;然后殿下把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告诉了他,简直就等于把刀送到了他手上。
;这两年殿下在辽东发展得太顺了,燕王不可能不眼红。而且咱们辽东天生就压迫着北平,以燕王的心思,他不可能任由殿下发展强大下去。”
是的,虽然时刻告诫着自己要韬光养晦,可是朱植在发展的道路中无可奈何地遭遇悖论。想要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手中必须要有实力;但一旦有了实力,又很容易成为出头鸟。虽然自己觉得这些年,一直在韬光养晦,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时代总是不会让你安静地生活。
以目前辽东的实力,已经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变故,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自己始终无法克制这种发展的欲望呢?首先毫无疑问是一种事业上的满足感,但看着自己的军队强大,当看到府库中的金钱增加,当看到治内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任谁在这种勃勃生机面前也不能无动于衷。
还有呢,朱植拷问自己的内心,在内心最底层的位置,那个不能与任何人分享的地方,还隐藏着一股不安全感。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最孤独的,除了一些先知先觉的作弊器之外,朱植还有什么?上有朱元璋的阴影,朱棣的压力;下有辽东的前途,部下的忠诚,没有一件事不让朱植殚精竭虑,如履薄冰。在压力面前想丝毫不出错,谈何容易。
那些YY小说里的主人公们怎么个个都跟超人似的,虎躯一震,四方来服。都他娘的扯淡,自己少动一点心机,差点就跳坑里去了。为什么,为什么想做点事就那么难?!
朱植在这里胡思乱想,小陈子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连忙道:“殿下,殿下,是不是奴才说错话了。”
朱植从沉思中惊醒,道:“没有,没有,你没说错,是我想错了。”
小陈子道:“恕奴才直言,殿下,您的脾气他耿直了,人太重义气。这朝廷之中都是尔虞我诈,一点来不得疏忽啊。”
朱植默默地点点头,那句由一个与自己同名的苦命王子所做的诗句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朱植想的是为什么中国人总在内耗上如此凶狠毒辣,但在小陈子耳中听出来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小陈子道:“殿下,此战如果取胜,日后应该更加小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朱植拍拍小陈子的肩膀,淡然惨笑。这些年来,自从自己有意晾着小陈子之后,他一直默默承担起保证朱植安全的重任,虽然已经不再接近决策核心,但对自己忠心耿耿丝毫没有改变……
夜晚依然是那么黑如墨汁,三万卫的女真骑兵们排着双列纵队慢慢朝大营移动,走在前面的人全部拉开弓箭。突然黑暗之中,传出一个声音,蒙古人的哨兵!排头的十几名骑兵也不搭话,对着声音发出的地方就是一轮羽箭,惨叫声从目标处传来,接着还有歇斯底里的叫声,叫声中充满惊恐和绝望。
射完剑,女真人抽出马刀冲了过去,黑暗中人影憧憧,马刀的寒光在黑暗中依然那样寒冷恐怖,“啊……”惨叫声连绵不断。
一名女真骑兵从怀中掏出准备好的火种点着火把,后面的骑兵也拿出火把依次点燃,黑暗中一溜火把越来越多。只见刚才前锋冲杀的地方已经留下几具尸体,几匹无主的战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骑兵们将火把扔到地上,逐渐形成几个火堆,后面搭着火箭的骑兵在火堆中将火箭点燃……
小陈子指着远处的火光道:“殿下,看,三万卫那边开始了。”朱植顺着他的手望去,一排火光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然后又是一排火光,先后发出,在漆黑之中份外整齐。朱植知道,那是三万卫的骑兵正在用火箭轮番射击蒙古人的营帐。
根据事先丈量好的距离,一排排的火箭冲天而起覆盖在敌营之中。射完火箭的女真骑兵,跟随古尼向东北方向前进,边跑边不停放箭。生女真打起仗来保持着蛮族的习惯,骑在马上大声怪叫,在黑夜中听起来格外恐怖。
蒙古人的营帐都是用羊皮制成,干燥的羊皮,上面附着的油脂,火箭落在帐幕上就着,而且在疾劲的西北风之下,一顶帐幕着起火,立刻向周围蔓延开来。整座蒙古大营火光四起,慌乱中惊醒的蒙古人开始在营中抱头鼠窜。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