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我紧跟着你起承转合」
「让我为你写一本恐怖小说」
「谁可疑、谁可怜、谁无辜、谁苟活」
「我已经看到最后结果」
第一段副歌并没有直接进入高音区,而是仍然在与主歌相差不大的低音区徘徊,唱腔依然是黯淡的口吻,旋律却相当的漂亮。
于锦鲤把这串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小乐句咬得紧张而破碎,恰到好处的咬字节奏逐渐加快,紧张感一点一滴开始堆积起来。
「就让我来代替你承先启后」
「刻骨铭心像一本情爱小说」
「越血流、越手酸、心越空、肉越痛」
「千刀万剐的感情才生动」
「不要还给我,不要还给我」
第一段副歌结束,歌曲的韵味也渐渐的进入了中调,晕染开来的软甜微酸的浆果香,在胡椒的渲染下,有了强烈的脂粉感。
于锦鲤涂红的嘴唇一张一合,像极了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脂粉香,又像是流露出了一种哥特式女子的媚感。
随后甜味减弱,酸涩苦楚慢慢翻涌上来,爱情故事里的女孩经历了苦楚的背叛,仇恨的种子埋藏在心里,以不可抑制的态势疯狂滋长。
那是柔软的花瓣下隐藏着的、尖锐的匕首。
「你尝过的那些甜头,都是寂寞的果实」
「那是活生生从心头里割下的我」
「一块肉像一个赠品,从来都不假思索」
「你锐利,我就腥风血雨,洋洋洒洒当个写手」
这是第一遍主歌的第二次重复,但是却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重复。编曲之中加入的弦乐组增加了字句之间隐藏的戏剧感和危机感,于锦鲤咬字的力度逐渐加大,像是铺垫着什么一样,为后续的爆发做好情绪上的准备。
「就让我紧跟着你起承转合」
就在歌曲转入第二遍副歌的瞬间,台下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这是《血腥爱情故事》这首歌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从压抑着的低沉转向爆发的一瞬间令多少人欲罢不能,移不开眼。
“卧槽,这个爆发力真的可以!”
“《血腥爱情故事》真的超级无敌爆炸难唱啊,她就这么直接轻轻巧巧的唱出来了?”
“现场生唱还选这么难的歌,不过是个站台活动而已,于锦鲤真的太拼了吧!”
“路人有些迷茫,她不是演员吗?一个演员居然能有这样的唱功,也太夸张了吧!”
“我总觉得,她像是把柏林少女融在了《血腥爱情故事》这首歌里了一样。”
“……”
黑压压的观众群中惊叹声此起彼伏,然而于锦鲤给他们带来的惊叹却远远不止于此。
「再去着墨,都太多了」
「再浓烈的故事都算太俗气了」
「写到哪里能刚好就好」
「才能看得要死要活」
「爱也要死要活」
一段诡异的弦乐快速不和谐音程过后,全曲最为画龙点睛的桥段出现了。
于锦鲤拿出当初在《齐天》路演飚三段高音的尽头,一口气用真声顶上了最高音F5,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将整首歌带上了最**,硬生生的将这个血腥爱情故事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爱极生恨,爱情走向末路,于是故事便也不必再多写了。
一阵腥风血雨过后,是一种无奈的绝望,一种崩溃的心酸。
爱情故事都有起承转合,如果真的把这首歌比作爱情故事的话,那么最后的这一段,就是起承转合中的“合”。所有的一切归为平静,故事到此为止终于落幕。
而如果把这首歌当做一支香水来看的话,到这里就已经步入了尾调。
玫瑰的余香伴随着清苦的木调逐渐消散,主导地位的不再是新鲜玫瑰的浓烈,而是陈旧的木盒子里散发出来的那种死寂。
万物归零,所有的爱与恨一笔勾销,一切终归于虚无。
于锦鲤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
“卧槽,这个高音!”
“我滴妈我居然在站台听到了演唱会水平的演唱,真的是赚翻了!”
“谁能想象这个姑娘,她是选秀出身的呢?”
“恕我直言,我觉得她已经达到当初《象牙塔》的声乐导师袁好的水平了,就算是没有走演员这条路,她也完全可以作为歌手SOLO出道啊!”
“这样的表现力,这样的唱功,我真的服气了,于锦鲤的实力真的抗打!”
“……”
——
方彻把这样一段录屏投影在了会议室的屏幕上。
“我认为于锦鲤完全有资格作为导师加盟我们《巴别塔》的企划。”
“抛开年龄,再抛开资历,她真的有这个实力。”
满屋子的高层陷入了沉思。
柏林少女创造出的史无前例的高销量已经动摇了他们的内心,于锦鲤已经无数次展现出她身上所附带的商业价值了。
说句实话,对于他们这些位居高层的运营者来说,这个姑娘究竟是不是有实力、是不是有资历,这些事情比起话题度、比起热度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此时此刻,他们坐在会议室里,面面相觑。
与方彻不同,他们所震惊的并不是《血腥爱情故事》这首歌本身,也并不是于锦鲤呈现出来的表演,而是于锦鲤带来的高话题度。
毫无疑问,芦丹氏站台又一次将于锦鲤带上了热搜的行列。
#于锦鲤高音#、#于锦鲤血腥爱情故事#、#于锦鲤芦丹氏#这样的词条纷纷爬上了排行榜。
高层们低声讨论着,他们的意见迟迟达不成统一。
“于锦鲤是《象牙塔》第一季的冠军,她的加盟对《巴别塔》而言是非同寻常的意义。”
“当年因为于锦鲤跑路了,‘象牙塔少女’才那么不明不白的黄了,送爱豆出道对于粉丝的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了,如果于锦鲤能够回来,能够宣告与我们的关系缓和,或许会给观望的粉丝们打下一阵强心剂。”
“她本身的体质就很容易带起来热度,如果真的能够有她加盟,对于我们整个节目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
他们终于统一了意见,一锤定音。
“《巴别塔》的导师席上必须要有她,也一定会有她。”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