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分配

海外的驻军不仅要拥有比内地的官兵更多的俸银之外,还要拥有更多的晋升机会。

当然,这也是需要时间来完善这个制度。

琉球卫是第一个,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日后大明在西洋各国都会拥有港口,卫所,坚固无比的暗堡,城池。

同样也需要一个个海外卫所的成立。

在这个过程中,将制度完善,给予这些官兵最好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

朱见深看完奏章之后,屏退了众人,自己一个人呆在乾清宫中。

他思考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想象着大明在之后大航海时代占据主动权,代替西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历史上,大明有很多次机会。

可同样也错失了很多机会。

最让人感到惋惜的就是郑和下西洋。

朱见深曾经不止一次的看过郑和下西洋的海洋记录,每次看完之后,都是暗叹可惜,马上都干到非洲了,竟然错过了最畅销的货物。

永乐皇帝在位的第三年、这一年朱棣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和二万七千多人的舰队,远渡印度洋以及西太平洋,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古代航海史上的一个巅峰。

但航海的目的性却不对。

航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大明朝的国威,让海外诸国感受到明朝的富强。

这可能是太宗文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一次举动,当然找寻建文皇帝的目的性也存在。

可他就是没有掠夺,扩张的目的,在这个大航海,七次下西洋的过程当中,政治目的是首要的,而经济目的是次要的。

在郑和几次下西洋的过程当中,虽然确实做到了扬大明国威,让大明朝的威势传遍了整个海洋,但经济收获却基本等同于没有。

没有收获,反而他的开销也成了大明朝的财政压力。

最为重要的是,每次郑和出海带回来的那些藩属国的使臣进贡,大明朝还会赐给他们诸多,不让他们吃亏,朝贡次数进行的越多,大明便越亏。

郑和下西洋其实要比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还早上几十年,后面的那些西方有名的航海家在他的面前都是弟弟。

然而遗憾的是,大明当时虽然也有远洋航行的能力,却因为政治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先西方一步,发现美洲大陆,而且后来因为大明国力的衰弱,皇帝的固步自封,还错失了整个大航海时代。

现在的朱见深正是身处这个时期。

若是能够做出一定的转身,先机就掌握在大明朝的手中,掌握在整个民族的手中。

而在大明注重海洋权益的时候,与东边的敌人矛盾就会彻底激化,迟早会有一次大战。

朱见深不知道大明与倭国在之后的要持续多少年的战争,但此时大明已经获得了先手。

琉球岛,对马岛,南北两个门户岛屿都已经被明军占领,在之后的战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只要大明自己不乱,小小的倭国如土鸡瓦犬耳,不足为虑,操作的好的话,日后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大何民族。

想到于此,朱见深端起来放在龙案之上的茶水,轻抿一口,而后叹了口气,他明白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倭国根本就不配成为他们的海上对手。

而大明真正的对手,真正的敌人是自己。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历来都是农耕文明,信奉着传统的儒家文化,整个民族自上到下都较为传统,相对保守,没有冒险精神。

没有冒险精神,就很难会有太大的收获。

当然,在朱见深看来,儒家文化没有什么错,可过度的保守,禁锢人心,也就变了味道。

而且之后朱见深还要考虑到大量的白银涌入大明之后,国家需要做出的调整。、

经济他稍微懂得一些,也清楚在历史上大明朝隆庆之后,再一次的将海禁收紧的原因。

西方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在那里得到了很多银矿。

他们用在那里得到的银子来到大明购买丝绸,瓷器,甚至是粮食,但大明地大物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他对于外面的需要很少,整个贸易过程,都是进来白银,输出货品,导致国内的白银越来越多,也开始通货膨胀。

即便在万历之后的官员,不懂得经济的发展,可也清楚,银子越来越多,生产资料越来越少,当年一两银子买的东西,现在十两银子都买不到,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而官员们也做出了政策的调整,就是不允许民间与外通商,将海禁之策,再次收紧,彻底封关禁海,自此之后,明朝官府彻底垄断了国家对外贸易。

因为在隆庆开关之后,江南,福建等地经常下西洋经商,他们同样为大明带来很多的白银。

银本位的地位越发坚固,银子越来越多了,可老百姓每年能够获得的白银数量提升却不大,这对于一个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即便从被动,调整到了主动,自己开采银矿,金矿,可日后二十年对于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是个冲击。

想到于此,朱见深便越发的无奈。

二十年后,他若是在位,还活着,便能自己用皇权干涉市场,将用工成本大幅度提高,控制住粮食的价格,并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生孩子,一对夫妻若是在生完两个孩子之后,第三个孩子,不论男女,官府直接给银子二十两,刺激人口增长,并用各种方式,将国家多出的社会财富,反馈给百姓,尽力将对于老百姓生活的冲击降到最低。

可人生无常,朱见深不确定自己在四十岁后,还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自己老爹刚刚四十,也不行了,身子骨先虚下来,日后还有多少活头,这可就难说了。

而自己对于那事的需求可不比老爹少多少,到了四十岁是什么模样,朱见深连想都不敢想。

不过,片刻之后,朱见深也想明白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

自己只需要将眼前的事情做好,自己要做的就是将大明朝带到富庶的道路上来,至于社会财富增多,如何分配的问题,交给下一代的人去做吧。

国家永远不缺人才……

民族也永远不缺人才…………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